首页 > 新闻动态

【2024年云南经济观察⑩】“土特产”叫得响卖得好

发布日期:2025-03-25 01:45:57  来源:小九直播篮球

  澜沧江流域不仅是普洱茶的摇篮,也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以临沧市为重点,产出的普洱茶汤色黄亮,品饮清香馥郁、回甘生津;以普洱市为重点,产出的普洱茶汤色绿黄明亮,品饮香味明显、滋味醇厚;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重点,产出的普洱茶汤色黄亮带绿,品饮浓醇顺滑、霸气十足。

  同是云茶主产区,却有着毫不相同的特质,大自然馈赠的“土”资源成为云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为夯实基础,近年来各主产区以县域为单位,配套出台适宜茶产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2024年,云茶企业品牌矩阵雏形显现,“普洱茶”“滇红茶”等公共品牌驰名中外。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立体气候多样,生态环境优越,物种资源富集,是高原特色农产品“富矿区”。发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优势,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成为云南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

  立足水土资源,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去年以来,我省抓好“1+10+3”重点产业。注重科技赋能,实现省级农业科学技术服务团覆盖129个县(市、区),确保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进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乡村旅游10个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烟草、蔗糖、天然橡胶3个产业对全国的贡献作用。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省农业农村厅落实“六个一”工作机制。切实做到每个重点产业成立一个工作专班、组建一个专家团队、制定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及配套支持政策、建设一批重点基地、培育一批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坚持一个定期调度机制。

  复杂的地质环境形成了云南特有的高原特征和丰富的药物资源,三七、灯盏花、草果等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

  白及是滇南地区的优势中药材,为把“土”优势转变成大产业,普洱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扎实抓好基地建设,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白及的整体质量得到非常明显提升,成品饮片开片率超过85%,提升了40多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实现翻番。云南贝泰妮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药用植物飞龙掌血中发现不含转子结构的天然聚集诱导发光香豆素分子,能实现细胞线月,云南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举办“天麻y-氨基丁酸臻萃饮”产品发布会,产品刚上市订单就排满。

  赋予产业更高品质、更高科技含量、更丰富产品内容,2024年,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备受关注。

  为了让“土”“特”“产”三者实现有效融合,切实提升优质农产品价值,让农民增收增益,云南持续发力,推进产业延链补链。

  种业方面,建设了36个省级种业基地,水稻、生猪、花卉等育种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资源收集数量居全国第2位;200多家科研单位和头部企业在滇育种制种,年制种面积80万亩、产值100亿元。

  设施农业方面,鲜切花和盆花基本实现设施化生产,鲜切花设施化率达100%,其中高标准设施化比重由2013年的28.7%提高到目前的33.4%;设施小浆果产量占比达42%、畜禽综合规模化率达42%。

  农产品加工方面,累计创建7个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7个现代农业产业园、55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4万亿元,预计2024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可提高到2.3:1。

  冷链物流方面,累计建成冷库7300余座、库容近740万立方米,覆盖各重点产业,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达24%。

  “农业+旅游”方面,全力发展乡村旅居,培育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6个,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条,一批旅居村成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样板,乡村旅游成为全省旅游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2024年110月,带动全省旅游收入实现2278.6亿元,同比增长26.58%。

  数字农业方面,建设60个省级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量居全国第1位,2024年前三季度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8%。

  从资源和市场这两个基本点出发,云南坚持按比较优势布局、按市场需求开发,从种植、加工到品牌打造,全省各地或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让土特产走出大山,或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实现产业升级,或凭借特色文创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通过致富带头人、科技团队和平台建设共同发力,“土特产”实现快速的提升。